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校线差法”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有哪些帮助或者应用?

考研小不懂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说一个我看到的例子哈

其实家长跟小孩都知道,填报志愿最关键的一步是“准确定位”。

考生可以采用“校线差定位法”来判断自己是否合适报考心仪的学校。

所谓校线差,就是前一年的该校录取分数线与本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

因为2010年开始广东高考录取采用平行志愿,建议家长与考生参考近四年的校线差再做判断。

比如说下面这个姚同学,

理科成绩616分,2013年一本理科录取控制线574分。

批次

报考院校

投档线

一本(第一志愿组)

A

暨南大学

610

B

华南师范大学

592

C

华南农业大学

574

录取结果:暨南大学

姚同学是广州人,对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都心仪已久,但自己的分数是否能够达到,还需要仔细分析。于是他对比了中山大学与暨南大学2012和2011年的校线差,如下表所示(为对比,2013年的数据为后期补上)

高校名称

年份

投档线

批次录取控制线

校线差

中山大学

2013年

625

574

51

2012年

628

585

43

2011年

609

568

41

暨南大学

2013年

610

574

36

2012年

613

585

28

2011年

596

568

28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姚同学高考分数比一本线高出42分,但2012、2011年中山大学的校线差分别达到43、41分,且近年的校线差呈上升趋势,所以他认为填报中山大学被录取的可能性极小,而暨南大学的校线差基本都在30分左右,也就是说若自己的分数比第一批分数线高出40分左右,那么被录取的可能性都会很大,为专业考虑,姚同学最终填报了暨南大学并成功被录取。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