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古诗怎么断句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我们常见的古诗一般按照下面的节奏来划分。
四言诗可按照“二二”节奏划分:比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五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可以划分为:“二三”。比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或是按照节奏划分为“二二一”,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同样适用于“二三”划分)七言诗,按照词意句意大体可按照“四三”划分。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部分特殊节奏的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者是“二二一二”。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为什么这么划分,新学的古文又该怎么断句,我们详细说一下。一、按照音节加意义来划分。我们看例1:白日依山尽。白日属于一个词汇,中间不能断开,“依”是一个独词,解释为“依傍”,可以停顿,整体划分为“白日/依/山尽”,这是“二一二”的断句法。同时“依山尽”可以连读,划分为“白日/依山尽”。也就是“二三”断句法。例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按照“二三”节奏划分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语气词要停顿。在古文中,语气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不论是在句首还是句尾,我们读到的时候都要做一下停顿。看下面的例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的语气词,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停顿一下。整句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再比如我们四年级下册要学的《囊萤夜读》里的一句“以夜继日焉”其中“焉”是句尾语气词,我们读到的时候同样要断开:以夜继日/焉。
三、根据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划分。我们同样以四年级语文下册中《铁杵成针》里的句子举例:在象耳山下。“象耳山”是山名,不能断开,在这里划分为:在/象耳山/下。同样的例子还有:侍中侍郎郭攸之。“侍中”和“侍郎”都是官职称谓,朗读的时候要停顿,“郭攸之”是人的名字。整体划分为:侍中/侍郎/郭攸之。
四、四字骈文,两字一顿,节奏整齐划一。四字骈文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类文章数量不在少数。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在我们四年级下册中“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里,“胤”是名字,要停顿,剩余的“恭勤不倦”和“博学多通”我们可以按照骈文的节奏来朗读。全句划分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五、根据文意来划分句子。例句:世传李太守读书山中。根据注释我们能够大概知道句子的意思是:世人传说,李太守,在山中,读书。结合句子意思和我们前面说过的“人名、地名”要停顿,我们可以断句为:世传/李太守/读书/山中。以上就是我们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古诗文断句情况,小学生要多读多看才能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8
- 其他回答
-
1.五言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七言四顿,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其他回答
-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猜你喜欢内容
-
总课程表统计个人课时怎么算
总课程表统计个人课时怎么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辅警35岁后必须离职吗
辅警35岁后必须离职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公务员放弃考试就可以退费吗
公务员放弃考试就可以退费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公务员考试审核通过了可以放弃不
公务员考试审核通过了可以放弃不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公务员笔试入围可以放弃吗
公务员笔试入围可以放弃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公务员考试如何放弃资格复审
公务员考试如何放弃资格复审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考公务员哪个环节可以放弃
考公务员哪个环节可以放弃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家小区的纹绣店说说
一家小区的纹绣店说说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怎样登录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怎样登录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如何查看消防鉴定站报名人数
如何查看消防鉴定站报名人数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