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一年级教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科技IT热点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30 17:33:03

问题描述

一年级教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一、树立正确的“入学观”很多的家长、幼儿教师对幼儿入学准备缺乏正确地认识,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说法,比如说:“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小学老师的事,入学前父母不需操心;有的家长则怕孩子不能尽快适应,为孩子报一些所谓的幼小衔接班,让孩子提前认汉字、拼音、做计算题等等。

”之所以家长有这样片面的认识,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早期教育及幼儿身心特点缺乏了解。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应有一个正确地认识——那就是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智”的发展,而应该以孩子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各方面的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幼儿入学前的心理准备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从而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我园在大班幼儿第二学期会安排参观小学的教育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幼儿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学习活动,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其次,做好生活习惯改变的心理准备。儿童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儿童的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儿童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如果在入小学前缺乏这种训练,儿童就会表现出上课坐不住,没有放学肚子饿,课还没上完就要去上厕所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针对幼儿的情况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 ,早睡早起 , 遵守作息常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遵守幼儿园常规 ,物品放置顺序化、 固定化 , 用完即收回原处等等。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入学以前,孩子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认字、写字和阅读的强烈愿望和动机这是第一要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会对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的表现,如果教师对幼儿置之不理,幼儿的求知欲就会泯灭。相反,如果教师能热情对待幼儿的提问引导幼儿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幼儿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幼儿专心与认真,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爱护书籍与文具, 正确的阅读与书写习惯。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只是教孩子识字,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应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看图讲述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幼儿园其他领域的相关课程,比如大班健康活动《一拳一尺一寸》等来进行培养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 。还比如幼儿园可以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画线条的流畅性,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通过手工活动,发展幼儿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还用游戏,画图案等方法帮助幼儿熟悉田字格等。

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强化幼儿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导幼儿学会收拾自己房间,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一些简单家务劳动。其次加强幼儿自制力、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自制力、自觉性、主动性是一名合格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教师应把自我约束的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要不时告诫孩子,提醒孩子向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看齐,并通过开展各种有规则的游戏,如棋类游戏、体育活动等,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缩短幼儿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第三,加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老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不仅要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往,还要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树力与人交往的信心。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它需要幼儿园、学校、家庭共同协作,共同帮助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素质,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回答

1.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 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 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 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特别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